节能环保型沥青基材料
通过构建材料复合理论与全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从低掺量(30% RAP)、高掺量(80% RAP)到全再生(100% RAP)的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路径。研究配套采用橡胶沥青、化学温拌剂、乳化沥青等绿色材料与工艺,系统揭示不同再生剂和工艺条件对混合料长期性能及老化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与工程化解决方案。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肖飞鹏课题组
通过构建材料复合理论与全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从低掺量(30% RAP)、高掺量(80% RAP)到全再生(100% RAP)的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路径。研究配套采用橡胶沥青、化学温拌剂、乳化沥青等绿色材料与工艺,系统揭示不同再生剂和工艺条件对混合料长期性能及老化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与工程化解决方案。
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实现固废高效再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与环境负荷,为固废循环利用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济南机场。
通过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步骤,对新旧集料的几何形貌特征进行量化表征。与传统人工观测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还有效降低了测量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同时,有助于深入揭示集料在服役过程及回收方式作用下几何形貌变化与级配变异性的影响规律。
通过研发新型防水接缝材料、功能性混凝土及创新结构体系,并结合低碳双层摊铺、智能监测等先进施工技术,系统构建从材料到结构的耐久性提升方案,揭示材料性能演化与结构长期性能的规律,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与碳排放,为推进道路工程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